人民文旅对话︱袁家村课题组组长宰建伟: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农民为主体
人民文旅 2022-04-14

编者按:

乡村振兴是现在的热点,也是难点。

这个位于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距离西安70公里的村庄却成了众多乡村振兴案例中的“亮点”。

这里不靠山不近水,其貌不扬,在10年前,谁也不曾想到关中平原上只有62户人的小村子——袁家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成为网红打卡地,年接待游客量高达700万人次,年营业额突破10亿元……

第十一期《人民文旅对话》,人民文旅走进袁家村,与袁家村教师、中国乡村振兴袁家村课题组组长宰建伟对话,深度解读“袁家村模式”是怎样炼成的。

虽然不是节假日,也非双休日,但袁家村人气依然很旺:小吃街里香味扑鼻、人头攒动;酒吧街上情侣漫步、歌声飘荡;街头秦腔吼起来、露天茶馆喝起来,有不少游客品着茶,也品味着乡村悠闲的慢生活……

宰建伟表示,“这些年,到袁家村来考察、调研和学习的人很多,大家都在谈‘袁家村模式’,但实际上,更多人看到的人气满满、生意火爆的小吃街、挣得盆满钵满的村民和商户,却鲜少有人探求和深思其表象背后的原因和逻辑。也许你无意中抬头看见墙上随处可见的‘合作社’名单,这里面就藏着一篇大文章,包含了源于乡村和农民的大智慧。”

在宰建伟眼里,袁家村是在持续不断上演的一部乡村生活连续剧,郭占武书记是该剧的总策划总导演,村干部是为全体村民、商户和游客服务的剧务组,全体村民、店主则是演员,他们本色出演,还原、恢复、再现自己的乡村生活形态,游客既是观众,也是剧中人。“来前想不到,走后忘不了,看似很简单,就是学不会”,袁家村以村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一举突破和改写了传统教科书的定义和范式。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其价值至今没有被充分挖掘和认识。

“袁家村为什么能够成功?郭占武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很多人到今天仍然没有弄明白。我反复强调袁家村的卖点不是小吃美食,也不是传统建筑,从本质上来说,袁家村的卖点是乡村生活。袁家村最大的吸引力是它恢复了关中民俗,重建了乡村生活,其中的逻辑关系也很清晰,要‘卖’乡村生活就必须以农民为主体,原居民、原村民都要参与进来,要以农民为主体就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谁能把农民组织起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宰建伟强调。

人民文旅:袁家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袁家村模式”也一度被争先模仿,那么袁家村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宰建伟:这些年,到袁家村来考察、调研和学习的人很多,大家都在谈“袁家村模式”,但实际上,每个人对“袁家村模式”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很多人把“袁家村模式”理解为“小吃街模式”,更有甚者认为在农村、在荒郊野地搞一条小吃街就能够把乡村旅游做起来,进而来带动农民致富和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我觉得这个理解是错误的。

图源:袁家村官方微信公众号

“袁家村模式”的定义和本质是什么?只能从袁家村的发展过程和事实中找答案,而不能从结果和表象中去臆想和推测。更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我们认为“袁家村模式”是袁家村党支部和村干部发动、组织和带领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因地制宜,创新解决三农问题,坚持三产融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探索和践行乡村振兴的思路和经验总结。最主要的是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实现共同富裕。特别是打造一个农民创业平台,把村民培养成创业主体、经营主体和受益主体,让村民成为自家生意的老板和合作社的股东,家家有生意,人人能挣钱。这才是袁家村的独门绝技和制胜法宝。

将“袁家村模式”与现在全国各地做乡村旅游的项目对比,就会发现它的差别非常大。我们强调“袁家村模式”的农民主体性。就这一点来看,很多乡村旅游项目实际上做不到,因为大多是企业投资,肯定是以以企业为主体,村集体没有主导权,村干部成了企业的协调员甚至雇员,村民还是个打工仔。这是现在发展乡村旅游的普遍现象。所谓的“复制袁家村模式”这个提法就是错误的。你可以复制袁家村的小吃街,也可以复制袁家村的各种业态,但你复制不了郭占武、村干部和广大村民,更复制不了袁家村十几年的奋斗历程。“袁家村模式”是袁家村的发展思路和经验总结,它包括如何发动、引导村民成为创业主体并组建农民股份合作社的组织模式和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及富民乡村产业的商业模式等一系列实践和创新。不去认真研究这些内容和问题,而热衷模仿或者复制袁家村的小吃街,怎么可能成功呢。

图源:袁家村官方微信公众号

反过来看,袁家村为什么能够成功?根本上说,就是袁家村确立了农民的主体地位,这是袁家村区别于其他乡村旅游的独特属性,也是袁家村的活的灵魂。我认为农民主体性是目前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难点和痛点。因为要“卖”乡村生活就必须以农民为主体,如果把村民都赶走了,哪来的乡村生活?资本下乡和企业投资为什么不敢进村,就是因为怕搞不定村民,一个村只要有两三户村民反对,你再大的项目都难落地。所以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就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把产业做起来,让村民增收。农民是最实际的,项目再大、投资再多,如果和他没关系,不能给他带来直接收入,他就不买账。袁家村是村民在自主做旅游,郭占武实际上是通过旅游的形式解决村民的参与问题,村民的参与程度越高,主体性就越充分。我们看一个乡村旅游项目是否成功,衡量的标准应该有一条,那就是村民的参与程度及受益比例。

特别想说明一点,袁家村搞旅游是在没有旅游资源、人才技术和充裕资金的条件下起步的。郭占武这个没有学过旅游、规划和设计专业,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村支书,带领以中老年和妇女为主的父老乡亲,异想天开,“无中生有”的恢复和重建了以关中民俗为核心的乡村生活,通过打造农民创业平台让村民成为创业主体,通过发展富民乡村产业,让村民持续增收,通过构建新型农民股份合作社,让村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这一系列创新及其不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袁家村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更不是一条小吃街能解释的。郭占武独特的发展思路和创新能力,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至关重要。这个过程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艰辛,克服了多少困难,承受了多少压力,面对了多少挑战。短短几年间袁家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引发村民利益关系的巨大变化,也激起村民心理的剧烈波动,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和始料不及的问题和情况,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利益冲突此起彼伏,可以说是处处陷阱,步步惊心。稍有不慎或一步走错,袁家村这只刚刚起航的小船随时都有倾覆沉没得危险,难逃乡村旅游“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怪圈”和宿命。在这些关键时刻,郭占武和党支部有定力、有智慧,排除各种干扰和阻力,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确保袁家村没有迷失方向,在正确的路上继续前行。曾经有不少专家来袁家村指手画脚,如果听从他们的指导,袁家村早就销声匿迹了。实践证明,解决一个村子的发展问题只能靠自己,幻想千里之外大都市来的一个三农专家或规划设计师出一套方案就能解决一个村的产业发展和共同富裕,怎么可能?

人民文旅:袁家村的成功也并非一蹴而就,相信一路走来也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其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您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图源:袁家村官方微信公众号

宰建伟:袁家村乃至全国发展乡村旅游都面临三大困难和挑战:一是如何来人,二是如何挣钱,三是如何分钱。

首先,袁家村解决了远离城市的偏远村子如何造成稳定、均衡和达到一定规模的客流量的问题。袁家村搞旅游先天不足,所以有专家断言袁家村搞不成旅游,理由是袁家村没有旅游资源。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什么是旅游资源?看得见的山水风景,传统建筑,或投资造园是资源,这些袁家村都没有。但是郭占武从乡村的传统习俗和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了人们熟视无睹的旅游资源,即恢复和活化关中民俗,重建和还原乡村生活,以此产生价值和城市交换。郭占武把乡村生活作为旅游吸引核,构建以关中民俗为核心的乡村生活综合体,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和消费市场,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农民主体性的确立。村是景区,家是景点,村景一体,全民参与,把真实的乡村生活“卖”给市民和游客,你可以长时间、全方位、零距离、多角度感受和体验乡村生活的真实性和独特魅力,尽管它并不完美。进入袁家村你就扎在农民堆里了,乡愁、民俗和村民的朴实,不正是城市向往的稀缺旅游资源吗。现在很多村子的乡村旅游把村民排除在外,搞展馆、造景观,有的让你看村里的矿泉水厂,有的让你看村里的文化广场,就是无法进家入户,和村民深度交流,没有村民、没有生活的乡村旅游其实没有吸引力。

图源:袁家村官方微信公众号

其次,袁家村解决了乡村旅游产业化和村民持续增收的问题。很多乡村旅游项目难以持续的原因是没有产业支撑,农民也挣不到钱。郭占武从村民能做的旅游服务业着手,低成本打造农民创业平台,把村民培养成创业主体、经营主体,当然也是受益主体。农民能做的、乡村特有的就是中央一号文件里说的富民乡村产业。袁家村用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逆向发展方式,成功探索出一条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的路径,非常了不起。袁家村最赚钱的生意和项目都是农民做的,证明乡村产业大有可为,农民增收大有希望。这一点也让很多搞旅游的看不懂。

第三,袁家村用农民股份合作社调节收入分配,避免两极分化,成功解决了全体村民的共同富裕问题,从根本上保证了袁家村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让乡村旅游有序发展并不容易,农民在自己家做生意很难管理,有风险谁都不干,有利益一哄而上。如果不能让村民利益平衡,共同富裕,村民就会自行其是,恶性竞争,无法做成产业和形成市场。所以,如何搞好二次分配是袁家村发展的关键。郭占武从实际出发、从村民的长远利益出发,创造性的设计出一整套符合乡村实际和村民心理的股份合作制度,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广大村民的共同利益。在袁家村凡是生意好的项目大家都可以入股,办成股份合作社,村民共享收益。这个过程矛盾错综复杂,利益冲突此起彼伏,解决好非常不容易。挣钱的时候比能力,分钱的时候看情怀。共同富裕口号好喊落实难,袁家村做到了。袁家村作坊小吃街为什么红火,答案在墙上,抬头看一看,随处可见“合作社名单”,每一位村民投了多少钱,入了多少股一目了然,袁家村既是农民创业平台,又是利益共享平台。参加的人都是袁家村及其周边的村民,他们入股合作社,享受合作社发展带来的收益。在农村,尤其是同一个村里搞旅游,必须也只能走共同富裕的路,如果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只是少数人发财,大多数人没有受益,袁家村早就乱了,垮了,哪有今天的发展。

图源:袁家村官方微信公众号

我认为乡村旅游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无法把农民组织起来,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因为未来乡村能够与城市交换的价值就是乡村生活,实现这个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把农民组织起来,让乡村旅游有序发展。不难想象,如果有一个村子把自己共同富裕的乡村生活向城市开放,还用担心没人来吗?

人民文旅:如今,袁家村已经走出西安,在青海、河南、山西等地都有合作的项目,您认为在规模化和差异化之间到底该如何权衡?

宰建伟:是的,袁家村从农村走向城市,从本地走向全国,已经建成投入运营和在建的项目有十几个,各个项目的条件都不一样,合作模式也不同。总的看都属于袁家村风格的文旅项目,更注重运营和产业。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接地气,市场好,人气旺。文旅产业的规模化应该是战略层面的追求,差异化是战术层面的要求,也是文旅项目的本质属性。袁家村出省项目特别注重挖掘当地的文化、民俗、风土人情,消费习惯等地域特色,所以各个项目的个性还是很突出的,也被当地市民和游客认可和接受,基本上是成功的。随着经验的积累,团队的成熟,相信以后的项目会更理想。

图源:袁家村官方微信公众号

人民文旅:乡村旅游的概念非常火爆,各地也都在积极的发展乡村旅游,对于这样的现象您怎么看待?是否所有的村子都适合发展旅游产业?

宰建伟:乡村旅游火爆说明乡村有可以和城市交换的价值,美好的乡村生活一定是城市市民的向往和追求。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角度,从乡村振兴的前景来看,我认为广大乡村都适合发展乡村旅游,这个市场太大了,全国有一千个袁家村都不算多。具体到某一个村子能否搞旅游,取决于多种因素和条件。专家不要轻易下结论,袁家村就曾被专家否定过。因为旅游要求的独特性要靠创新,而创新往往会打破我们的认知习惯,甚至颠覆我们的思维定式。所以鼓励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鼓励创新,让有创新能力的操盘手有发挥的环境和条件。

图源:袁家村官方微信公众号

人民文旅:近日发布的《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件发布后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哪些利好?各地又该如何从中抓住机会?

宰建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乡村发展和乡村建设,着重强调要对乡村有更多的普惠性、基础性和民生工程性的投入。乡村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会越来越完善,总体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会更好。中央强调“乡村振兴要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要为农民而建”。乡村旅游项目一般都是多方参与,有政府的主导、企业的投入、专家的规划等等。我认为说乡村旅游不能泛泛而谈,大而化之,具体到一个村该怎么干,怎么组织农民,让村民参与,把村民培养成创业主体、经营主体和受益主体,进而恢复和重建乡村生活,让市民和游客进村入户,体验和消费乡村生活,不是一纸方案能解决的,要解决群众参与中的每一个困难。过去乡村振兴或者乡村旅游投入非常多,效果却不明显,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这一点袁家村的经验特别宝贵,一旦确立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创造出奇迹。袁家村村口有一副对联说得好:“爱国当爱家乡,兴邦先兴故里”。希望有更多像郭占武这样的带头人回到家乡和父老乡亲一道建设故里,振兴家乡。

图源:袁家村官方微信公众号

人民文旅:袁家村未来有哪些新的计划?

宰建伟:袁家村的总体发展思路是做好一个品牌,做强两大产业。一个品牌就是以三农为内涵的“袁家村”品牌;两大产业一个是文旅产业,一个是健康餐饮和农副产品产业。未来几年,计划在全国布局,打造更多袁家村品牌的旅游目的地;扩大健康餐饮的连锁经营规模,建设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和增强加工能力。目前已经和多个大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袁家村的产业规模会更大,品牌效应会更强,发展速度会更快,村民收入会更多。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文旅(people-wl)

编辑:李楚薇

编辑: 冯思佳
审核: 郭峰
评论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
人民文旅融媒体平台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