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国农情·星火观察丨单片小木耳的致富大道
人民文旅 2020-08-20 宋瑞

2020年初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长久不散,积极加快研发疫苗的同时,增强全民免疫力成为当今全世界的共同议题,黑木耳作为老少皆宜的药食兼用胶质真菌,也是世界公认的保健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作为黑木耳的故乡,早在4000多年前神农氏时代便认识、栽培和食用。

那么,黑木耳的种植环境如何?小小的黑木耳又是怎样带动农民脱贫,走上致富之路的呢?7月,“2020星火行动·大国农情”摄制组来到辽宁抚顺,探访了当地的单片黑木耳产业。事实证明,因地制宜、产业布局是为良方。

抚顺县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中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0%,是辽宁省重要水源保护地和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有着“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美誉。2009年起,抚顺县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布局了以“抚顺单片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加工业作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从产业布局上为脱贫致富打下了策略基础。

产业扶贫,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重要指示的有效举措。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当地群众就业的长远之计,受到各地高度重视。种植、养殖、栽植、文化、劳务等多个层面都成为产业扶贫的突破点,从当地优势产业出发出发,合理提升管理水平是为关键。

抚顺单片黑木耳产业启动后,合理布局全产业链,覆盖菌种研发、菌包生产、菌包销售、黑木耳生产、销售、循环再利用等全环节。目前,产业区内共有90多家企业及合作社从事“抚顺单片黑木耳”生产经营活动,截至2020年,单片黑木耳产地面积达6000亩,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发展产业不忘节约再利用。抚顺大力推动单片黑木耳的“绿色循环生产模式”,将生产实木地板、成品木材等剩余木材废料,以及麦麸、玉米芯等进行加工生产,制作成菌包,用于黑木耳的培育;此后,将废弃的菌包再利用,做成生物质燃料以及有机肥等方式进行无污染化处理。通过先进科技的研发,循环生产模式既将废弃的菌包变废为宝,延长了食用菌生产的收益链条,提升了农民的收入;又做到了保护环境,资源回收再利用,大大减少了污染排放。

抚顺单片黑木耳产业规模庞大,在当地创造了相关工作岗位达5000余个。以黑木耳种植为例,一个工人每年可在黑木耳生产基地工作达8个月,年收入可达近2万元,让生活在农村的妇女在家门口就可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抚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司鹏飞介绍说,全县依托单片黑木耳产业发展,通过当地农民就地就业的方式,解决了贫困户的经济来源,通过技术培训指导、无息贷款、种植补贴等方式,扶持贫困户创收致富;并在年底分红,实现持续化扶持。

为了突出抚顺单片黑木耳优质产品特色,通过品牌化建设推进抚顺单片黑木耳生产规模和产品市场销售能力,抚顺县还申报了“抚顺单片黑木耳”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并取得地理标志认证商标。通过提升产品的质量以及品牌影响力,进而拉动黑木耳的经济效益,带领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

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实现就地就业,持续稳定增收,是不少贫困人口最为理想的脱贫方式。司鹏飞副县长提到,经过10多年的发展历程,抚顺县累计投入资金1亿元左右,已经把抚顺单片黑木耳产业建设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很好地贯彻了这一原则。产业扶贫志在长远,小小黑木耳构建起精准防返贫长效机制,帮助抚顺群众实现了稳定增收。


作者:高尚、李林森

责任编辑:杨琪

本文章版权归人民日报人民文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人民日报人民文旅】遵循行业规范,所有转载稿件均已标注作者及来源,不代表本站观点;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获得转载授权后请注明作者以及来源为“人民日报人民文旅”,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投稿可能会经过编辑修改或补充。

编辑: 人民文旅
审核: 人民文旅
评论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
人民文旅融媒体平台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