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数字文化金融产业论坛”在安徽省蚌埠市成功举行。该论坛由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蚌埠市人民政府主办,黄尚(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蚌埠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承办。论坛以“数字文明从创新融合中走来”为主题,深入探讨创新驱动—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融合发展—数字经济时代全球文化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共筑未来—从文化价值的发现到产业价值的实现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等话题。
此次论坛亮点纷呈,成果颇丰:加强数字文化金融融合创新、释放数字经济红利、共享数字文明成果……与会嘉宾就多个议题形成共识,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
东箭南金,共襄盛举
“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久前,习近平主席曾深刻指出。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起手来,顺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太湖世界文化论坛数字文化金融产业论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依托于文化外交的重要平台,构建数字合作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龙会磊
聚焦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共筑未来……在本次“数字文化金融产业论坛”中,来自数字、文化、金融界的行业精英首次齐聚一堂、跨界交流,一同解读当前形势下数字文化金融面临的新局面,共寻数字经济时代全球文化产业的机遇与升级路径。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创始人、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严昭柱,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博士(Dr.Palitha Kohona),阿塞拜疆驻华大使杰那利·阿克拉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张勇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中心副主任金巍,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丁晓宏,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漆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馆长柏群,和光传媒董事长龙会磊,北京链证数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华,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联合创始人张元杰,北京知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于山,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文化和旅游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易介中等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张勇东表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未来要积极推动前沿科技领域的超前部署和合作共享,让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等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建设,共同抵御疫情后全球经济衰退趋势。”
林华认为,“科技创新与文化、金融三者间的互动关系,既是融合发展亦是创新驱动。文化产品是不能用、不可用、不能交易的,在这个角度,文化的推广要把文化的‘软实力’变成‘硬实力’,金融的核心属性在于唯一性,没有唯一性就没有金融属性,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对于文化产品亦是如此。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赋予文化衍生品具备唯一性。”
在张元杰看来,“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超高清、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发,让虚拟空间向愈发真实的领域开始进军。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同步并行的情况下,‘元宇宙’这个交叉的学科被提出,它包含了文化、科技、金融等等领域。”
于山在对话中表示,“在不停地循环、筛选当中,中国的文化得以延续就靠两个词——传承和变异。只传承不变异,这个事情没有发展前景,而变异过于剧烈平衡将会被打破,文化形态可能就不能得以延续。今天数字时代的到来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变异’的选择,我们需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创新驱动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携手为全球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
作为文化金融领域的专家,金巍一直致力于推动文化与金融合作不断深化,呼吁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通过学术研究与交流互鉴务实推动金融服务机制创新。他强调:“数字、文化、金融要始终交流互鉴,不能独立存在,更要互相掌握跨领域的知识,学者、技术研发团队应该具有跨领域的知识,实现技术落地应用。数字文化金融论坛是非常好的范本,只有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打破不同领域的信息屏障,组织国际性的各个领域的交流活动,让交流互鉴成为常态,不断磨合,才能探索出适合的道路。”
贡献智慧,汇聚动力
这里不仅提供开拓与时俱进的开放性思维,一众嘉宾还分享了实践经验。从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屡屡出圈,到“燕京八绝”让非遗文化在传承中焕发生机,再到“数字敦煌”让文化活化……细数当今数字、文化融合的“范本”案例,无一不体现了数字内容也需要更多的正能量和人文关怀,共同助力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
大会现场,与会嘉宾与河南卫视进行了连线,一则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河南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自确立" 文化卫视 " 定位以来,河南卫视相继将节目题材辐射到戏曲、武术、鉴宝、文字、成语等多个领域。" 中国节日 " 打造出穿越时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 " 奇妙 " 系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文化遗产,借助匠心独运的节目,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可体验的融媒产品,吸引了大批 90 后、00 后拥趸。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执行策划徐娜表示,“文化的自信、开放与包容,为河南广播电视台今后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给我们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创新表达、科技赋能、跨界合作,就是我们‘中国节日’系列创作面对新形势的‘答卷’。”
作为燕京八绝的传承人,柏群是科技文化融合的亲身见证者,大会现场,他不仅讲述了清宫造办处传人的工匠精神与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现状,其作品金漆镶嵌《八吉祥银锭套盒》也在此次论坛的举办地展出,以供观赏。柏群指出,“中国的非遗技艺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名片,也是人类的文明财富。数字技术将推动传统非遗创造新的更大的价值,能够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相信借助科技的力量,中国也将建立自己的非遗标准,这也是坚定文化自信、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的重要方式。”
敦煌莫高窟的492个洞窟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现了中国艺术与西域艺术往来交流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象征。丁晓宏现场与大家分享了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在他的理念中,数字化不仅能赋能让文化活化,还能让历史说话。数字敦煌给全国文化文物单位带来了启迪以及传播观念的颠覆。丁晓宏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包容互鉴、历久弥新的鲜明特色,重视中国文化的丰厚底蕴,坚持融合发展的理念,不断发现中国文化的价值实现产品产业价值,构筑互利共赢的文化产业合作体系。”
易介中指出,“数字文化金融融合对文化产业是一次全新变革,未来可能将推动各国之间的文化文明实现平等。全球科技在不断发展,世界文明在不断进步,文化终将成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核心力量,要持续交流互鉴,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
“数字文化金融发展中心筹备委员会”揭幕,携手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
严昭柱
“‘数字文化金融产业论坛’是业内首次将数字文化这三者融合起来进行探讨。文化发展的本质在于创新,当前数字文化金融正在融合发展,产生出种种新业态、新模式,这就是一种全新的创新。如何发展好这种创新,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我们的论坛就是要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探索、互鉴的、创新性的融合平台。”严昭柱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界疫情交织叠加,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期,我们要正视数字技术为国际社会带来的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也是此次论坛举行的初衷,聚焦创新,提高融合以及通过交流互鉴,构建国际合作的新格局,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
帕利塔·科霍纳博士表示,“中国的技术成就可谓惊人,不仅如此,其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们致力于建立一个全球的数字化服务中心,我们欢迎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来斯里兰卡投资兴业,并且帮助斯里兰卡建设数字化以及智能社群,并且将中国城市发展的经验以及成就同斯里兰卡分享。最后,我希望斯里兰卡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可以日久弥新。”
揭牌仪式
大会最后还举行了“数字文化金融发展中心筹备委员会”揭牌仪式,龙会磊强调,“‘数字文化金融论坛’站在共创人类社会文明新形态的高度,作答现实之问、时代之问、人类前途命运之问,奉上独特的智慧光芒和实践启示,助力数字文明行稳致远。本次论坛的落幕并非结束,只是开始,数字文化金融产业发展中心的成立意味着将论坛的讨论、产业的融合落地化、常态化。”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