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国农情·星火行动”实地探访鄂托克旗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
人民文旅 2020-12-09 王晓君

“2020星火行动·大国农情”是2020年6月人民日报社人民文旅启动的一项旨在助力中国农业发展的活动,“星火”探访车队将走访神州大地,向国人展示“超乎想象的中国农业”。

万物收藏十二月,朔风劲起冬意来。12月8日“2020大国农情·星火行动”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

此次活动立足于鄂托克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整体格局,结合当地政府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围绕绒山羊、肉牛肉羊、生态土鸡等优势主导产业及螺旋藻等特色产业,深度探访超乎想象的鄂托克旗,解密阿尔巴斯绒山羊产业为主导的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与此同时,展现鄂托克旗农牧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引领中国人民了解阿尔巴斯绒山羊,爱上鄂托克旗。

鄂托克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部,是全区33个牧业旗之一。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辖2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6个苏木镇、75个行政嘎查村、363个自然村。总人口16.2万,其中农牧民5.99万。

数据显示,2019年,鄂托克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1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994元和20244元。全旗农作物种植面积49.9万亩,产量24.96万吨;牲畜存栏196.42万头只,其中:绒山羊148万只、肉羊39.9万只、肉牛7.2万头、猪1.32万头,土鸡15万羽。原绒产量780吨、羊肉产量1.74万吨、牛肉产量0.45万吨、奶类产量1.8万吨、优质猪肉0.92万吨,螺旋藻产量0.15万吨,饲草料总产量61万吨。

本次活动中,人民日报社星火行动栏目组从鄂托克旗乌兰镇出发,在第一站中来到了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乌仁都西山,探寻那些跳跃在山野间的“精灵”——阿尔巴斯绒山羊产业背后的故事。

 阿尔巴斯绒山羊是鄂托克旗的主要畜种,是全旗广大农牧民的重要生产生活资料。数据显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绒山羊是中国20个优良品种之一,属国家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一级保护品种。鄂托克旗是阿尔巴斯绒山羊的自然属地,也是国家级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保种基地、育种基地及转基因基地,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阿尔巴斯绒山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19年,全旗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存栏148万只,占牲畜存栏总量的76%,个体平均产绒量达到650克以上,原绒年产量达到780吨,占全区的10%,年出栏65万只,年产肉1.2万吨。是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养殖量最多和产绒量最大的旗区。

乌仁都西嘎查是享誉世界的阿尔巴斯羊绒原产地,土地面积78万亩,130户牧民牧养了近4万多头阿尔巴斯绒山羊。2008年,为了保护阿尔巴斯绒山羊这一本土优良品种资源,鄂托克旗将棋盘井镇的乌仁都西嘎查、蒙西镇的巴音温都尔嘎查选为阿尔巴斯绒山羊保护区之一。

尝百草,饮山泉,“山野精灵”现真容。在鄂托克旗棋盘井镇乌仁都西嘎查党支部书记苏亚拉图的引导下,沿着乌仁都西山大峡谷底的碎石路徒步向深山进发,探寻那些攀援在山野间的“精灵”。“快看,那里有一群山羊在吃草。”循声望去,只见陡峭的山石上一群全身绒毛洁白,身影灵活的阿尔巴斯绒山羊在几十米高的半山腰上“飞檐走壁”进行觅食,苏亚拉图指着脚下的草地说,“乌仁都西山远看荒凉,走近了会发现山上牧草资源特别丰富,还流淌着清澈的山泉水。”苏亚拉图补充道,半山腰间的山洞可以躲避风雨天气,这里牧民养的羊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不回家,只有在天冷或是下雪的时候才会下山回家。

险峻的大山绵延千里,养育出具有鲜明个性的阿尔巴斯绒山羊。在原生态放养过程中,“野性十足”的阿尔巴斯绒山羊,不吃人工草料,不住人工搭建的羊舍,上山尝百草,吃当地独有的白地椒、红地椒、红花草等中药材,苲萌、莎菝等天然草原牧草;下山饮甘泉,喝天然无污染的山泉水。“山野精灵”——阿尔巴斯绒山羊,白日踏遍群山峻岭,追逐朝霞出发;夜晚回归山间洞穴,伴随星辰入眠。每天平均走20公里,一生走完2万公里路的纯种阿尔巴斯绒山羊是山羊界当之无愧的“运动健将”,原生态放养环境下三年才可以出栏,成年羊的重量也保持在40斤左右,诠释了阿尔巴斯绒山羊肉质“精益求精”的独特品质。

在探访过程中了解到阿尔巴斯绒山羊所产羊绒细度在13~15微米之间,以细、长、柔软著称,羊绒被誉为“纤维宝石”、“软黄金”,1985年荣获山羊绒最高奖项意大利“柴格纳”奖,是2014年APEC峰会国礼羊绒披肩、羊绒围巾的原材料,鄂托克旗是世界著名品牌LV、爱马仕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地。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阿尔巴斯绒山羊“绒肉兼用”的特质,多项荣誉的取得更加坚定了鄂托克旗大力发展阿尔巴斯绒山羊产业的信心。要提升阿尔巴斯绒山羊总体质量,让牧民获得更好的收益,阿尔巴斯绒山羊的保种育种也是重要一环。

保种育种齐步走,好羊更要有好种。那么,通过怎样的措施,可以在保证种公羊血统纯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阿尔巴斯绒山羊品质呢?在这一站中人民日报社星火行动栏目组来到了主要从事阿尔巴斯绒山羊保种、选育、科研示范与推广工作,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国家级阿尔巴斯绒山羊保种场,同时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阿尔巴斯绒山羊种源基地企业——内蒙古亿维白绒山羊有限责任公司(原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1961年建场)。探访过程中发现每一只种公山羊都有专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和“身份证号码”,小小一张卡片记录了这只羊的品种、个体编号、登记号、出生日期、出生重量、断奶重量、鉴定日期、鉴定等级、鉴定员姓名等内容,据了解,为了保证种公羊血统的纯正,内蒙古亿维白绒山羊有限责任公司育种场的数据库可以追溯目前育种场所有120余只种公羊22代系谱资料,同时还要根据外貌,体重,抓绒量等进行精挑细选,以确保这些从上万只公羊中挑选出的种羊有最好的遗传稳定性。

在王娜的带领下,人民日报社星火行动栏目组一路前行,初冬的鄂托克草原褪去了青涩朦胧之感,更增添了几分成熟内敛之美,草原深处,亿维白绒山羊有限责任公司种公羊基地掩映在金黄的草地间,一头头体质结实、四肢端正的阿尔巴斯种公羊在高岗迎风而立,近距离观看,会发现每一只种公羊的面微凹而清秀,眼大而有神,两耳下垂,羊角粗大呈倒八字型向外伸展。值得一提的小知识是,在甄别一只羊是否是阿尔巴斯绒山羊时,广大农牧民总结出了“四红”、(即眼、鼻、唇、会阴部皮肤红色)“三白”(即被毛、角、蹄白色)、“一大”(即体格大)、“一长”“即毛纤维长”的标准进行对比。

据公司技术员王娜介绍,近年来亿维白绒山羊有限责任公司发展阿尔巴斯绒山羊育种户1000户,为农牧民提供优质种公母羊10万余只,辐射带动10000余户农牧民开展高效绒山羊养殖业,使15000户农牧民的300多万只绒山羊产绒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公司选派技术人员深入农牧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养殖集成技术推广,同时开展培训,使1200多名农牧民掌握绒山羊精液大倍稀释简易人工输精技术和绒山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等先进技术,成为农牧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原生态放牧方式与现代养殖技术相互交融,鄂托克是一片沉淀着历史,亦焕发着活力的热土。那么,在标准化养殖样态下的阿尔巴斯绒山羊又是怎样的呢?近年来,阿尔巴斯苏木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阿尔巴斯绒山羊养殖业,为当地群众的致富生活带来了“羊”气,写好写活“羊”文章成为了首要任务。

畜牧经营智能化,幸福指数节节高。随后,“2020大国农情·星火行动”栏目组一行来到了位于位于鄂托克旗西部,地处都斯图河流域的阿尔巴斯苏木。

阿尔巴斯苏木南北长约138公里,东西宽约75公里,总面积6400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以畜牧业为基础,农业、工业、旅游业协调发展的苏木。苏木下辖14个嘎查,61个牧业小组和1个移民区,总人口3497户、10347人。同时阿尔巴斯苏木是阿尔巴斯绒山羊的核心区和保护区。

从无名小镇到享誉世界,从数量为王到提质保量,从羊绒独大到品牌发展。如今,阿尔巴斯苏木产业集群,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走进呼和陶勒盖嘎查的牧民革命家,错落有致的羊棚,干净整洁的羊圈以及摆放在库房的秸秆打捆机、自动投食机凸显出革命家养殖的专业性和规模化, 据了解革命家共有400多只羊,在以前的传统放牧模式下,一年四季,不论严寒酷暑,他每天都要花费将近1小时将羊群赶到自己家将近6000亩的牧场上,在暮色降临时再骑着摩托车将羊群如数赶回羊圈,遇到风霜雨雪等特殊天气,还会多去几趟牧场。如今,牧场和家里WIFI全覆盖,安装了智能放牧系统,通过卫星定位和手机客户端就能实现对牧场和畜群的智能识别、远程监控和报警管理,随时随地可以查看羊群动态。“我的牧场也终于实现了自动化。”说到这里革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接着带领记者们参观了他的自动化工具。“这个是自动饲喂机,可以直接将饲料切碎、搅拌并输送到羊圈里,这些饲料中含微量元素、盐、维生素等,羊吃了可以增加蛋白质。那边还有一台自动饮水机,可以自动识别牲畜并感应水量,当羊群走近会自动放水,水槽一满就自动关闭了。”革命自豪地说“自从有了智慧牧场,我的幸福指数也大大提高了!”依托于远程草场实时监控系统,牧民们克服了由于草场面积广、居住分散所带来的实际困难,劳动成本和强度大大下降,畜牧生产经营的智能化、科学化、高效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

据阿尔巴斯苏木党委书记那顺德力格尔介绍,近年来,阿尔巴斯苏木充分发挥产业发展指导员的作用,实行培训指导、技术服务到户、到人,帮助农牧民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有效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有偿服务、以奖代补”的原则,在赛音乌素嘎查和呼和陶勒盖嘎查培育2支社会化服务组织试点,围绕单个农牧户“干不了、干不好、成本高”的种养殖环节开展有偿服务,向农牧民提供羊绒检测、分类打包、配种改良、疫病防控及农机劳务等专业化服务,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农牧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农牧民在获得种养殖收入的同时,也在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社中就业获得劳动报酬。农牧业产业升级催生了农牧旅融合、“互联网+农牧业”等新业态,一方面带动本地农牧产品实现了地产地销,提升了农牧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帮助农牧民获得了服务性与经营性收入,促进了收入来源的多元化。

在探访过程中了解到阿尔巴斯绒山羊肉被誉为“肉中人参”,富含氨基酸和硒、铁等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非常高。2014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15年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6年被人民大会堂新春团拜会指定为唯一富硒肉食品,2017年被列入中欧双100地理标志互认产品,2019年获评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多项荣誉的获得更加明确了鄂托克旗牛羊肉的发展方向,让来自鄂托克的牛羊肉走向全世界,延伸产业链很重要。

产业要想做的好,延伸产业链少不了。在这一站中人民日报社星火行动栏目组来到了位于阿尔巴斯苏木的鄂尔多斯市天泰万欣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在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师傅正在分割羊肉。这些羊肉在分割完成后,就将进入冷库,等待烹饪,在完成烹饪技术处理后,进入包装生产线。在这条流水作业线上,产品会被贴上“草原富硒,绿色保健”的商标,带着鄂托克草原的芬芳,带着草原人独有的豪情,一批批草原富硒产品走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这些以富硒饲料喂养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为原料,采用蒙古族传统的烹饪方法,结合现代工艺生产的自加热罐装、盒装食品,在全国各地备受欢迎。

把鄂托克农畜产品推向北上广的鄂尔多斯市天泰万欣生物科技股份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集农牧业高科技研发、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绿色富硒功能食品贸易销售于一体的生物科技生产企业。该企业将育肥的富硒牛羊肉经过屠宰加工,一部分被生产成冷鲜肉销售,另一部分加工成为自加热富硒牛羊肉罐头和自加热盒饭。内脏经过清洗和加工,生产成自加热富硒牛羊内脏罐头和肝脏酱类调味品。血、骨、皮张、脂肪等副产品经过专利转化生产为富硒功能食品及微量元素,变废为宝,解决了畜产品行业痛点,实现了畜牧业养殖绿色无污染产业链条。公司在加快推进产品研发、拓展市场的同时,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牧户”模式的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按照统一标准化种养殖,统一高价回收、屠宰加工,与当地1100户农牧户签订长期收购合同,成为当地农牧民最大订单客户。

阿尔巴斯苏木党委书记那顺德力格尔补充介绍,阿尔巴斯苏木积极通过发展羔羊育肥等产业链条,依托阿尔巴斯地理商标和本地企业深加工等优势,不断做实、做细阿尔巴斯羊绒肉产业。通过“政府+龙头企业+嘎查委员会+农牧户”共建形式,以建设肉羊养殖基地、肉牛繁殖育肥基地、颗粒饲料加工厂、羔羊育肥基地、绿色餐饮业等载体,发展壮大了苏木集体经济。以托养代养优质肉羊、建设肉羊肉牛养殖基地、风干肉基地、绿色餐饮业等形式,并探索以政府牵头与龙头企业合作方式,在全苏木范围内入股投资,通过捆绑发展超细羊绒标准化牧场、农畜产品屠宰及精深加工、安格斯肉牛养殖等方式,采取分红式收益,带动两个嘎查集体经济薄弱的嘎查稳定增收的发展思路,在全苏木努力构建集体经济促进多元产业发展,多元产业发展助力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并引领农牧民稳定增收的良好产业格局。

“牛字招牌”叫的响,特色产业路更广。近年来,苏米图苏木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为当地群众的致富生活注入了“牛”力,写好写活“羊”文章的同时更要念好念响“牛”字经,在这一站中人民日报社星火行动栏目组来到了位于鄂托克旗南部,毛乌素沙漠北缘的苏米图苏木,探访当地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

苏米图苏木地处毛乌素沙地的北部边缘,沙漠含水丰富,湖泊水含盐碱量较高、矿化度低,水质良好,适宜于农田灌溉及人畜饮用。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经纬优势促使苏米图苏木优质肉牛产品富含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肉质细嫩又紧实的肌肉层叠交融成就了苏米图优质肉牛产品鲜嫩爽滑的上佳口感。据产品数据分析本地区肉牛产品含钾、钙等微量元素及蛋白质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具有降血压预防心血管病的功效,可以稳定心律,预防冠心病。

苏米图苏木总面积28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66户、3200余人,地广人稀,水草丰美,发展养殖业得天独厚,2020年全苏木肉牛存栏量达6.4万多头,占全旗肉牛存栏量的65%。走进位于苏米图查汗敖包嘎查的内蒙古宝曼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一排排牛棚整齐排列,牛棚里,工人们正在忙着配备料草,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个个毛色光亮,直观反映出当地肉牛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

据了解,内蒙古宝曼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5月份,注册资本4112万元,公司养殖用地6000多亩,专业从事高品质肉牛繁育、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业务。其中肉牛示范养殖基地为内蒙古宝曼牧业有限公司育种基地,该基地是苏木政府牵头成立,按照现代农牧业建设标准,配齐相关饲喂设施设备,现有肉牛棚圈设施800㎡(其中育肥繁殖牛舍1处200㎡、贮草棚3处600㎡),青贮窖2处400立方、活动场地3000㎡、中心配种站1处30㎡、机械库400㎡;现有办公用房1处140㎡、经营草牧场6000亩、种植饲草料基地300亩,拥有131头纯种安格斯基础母牛,2头纯种安格斯种公牛。

苏米图苏木已成立牧业技术服务队、农机技术服务队各一支,肉牛养殖生态家庭牧场100 余家、专业养殖合作社8个,建立肉牛示范养殖基地一处、肉羊繁育基地4处,冷冻配种改良站3处累计完成肉牛改良4000余头,集体经济养殖安格斯肉牛650余头,苏木境内肉牛养殖量达到6万头,占全旗总量的65%,其中基础母年存栏4.1万头,年出栏肉牛2.3万头,初步形成以肉牛养殖示范基地为引导,牧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带动,纯种繁育、人工冻精改良为支撑的肉牛规模养殖和育肥生产格局,逐步形成了“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下一步,我们将扩大养殖规模,做大做强产业,延伸产业链,拓宽苏木增收致富之路。”吉雅对苏米图苏木肉牛养殖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们正在积极与国内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对接,推进肉类产品深加工,让苏米图优质的肉牛、肉羊卖上优质的价格,让农牧民收入在两年内再上一个新台阶。”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党委书记吉雅说。

小土鸡,大产业,鸡窝飞出“金凤凰”。近年来,木凯淖尔镇依托丰富的植被资源,做足生态“文章”,林下产业蓬勃发展。在这一站中人民日报社星火行动栏目组来到了位于鄂托克旗东部,一座充满生机的草原魅力小镇——木凯淖尔镇,探访当地的土鸡产业养殖现状。

木凯淖尔土鸡,因产于木凯淖尔镇而得名,是鄂托克旗著名特产之一。肉质发白且纤维紧致,蛋白质高、脂肪低,产蛋蛋清洁白如玉、蛋黄澄黄如金,并富含一系列微量元素。木凯淖尔土鸡长期在草原散养,食草原上的植物和昆虫,饮地下天然泉水,疫病以防控为主。

木凯淖尔镇位于鄂托克旗东部,土地总面积2497平方公里,是鄂托克旗的东大门。该镇总人口约1.77万人,其中常住农牧民约1.12万人,2020年土鸡养殖规模25万只以上,出栏20万只以上。走进包勒壕内村的土鸡养殖场,一群群羽翼丰满、毛色亮丽的土鸡在草中林下追逐、觅食,不时还能在草丛中见到几颗刚下的鸡蛋......

走进木凯淖尔镇的土鸡种源基地,现代化的鸡舍里有孵化车间、育雏车间、饲料库等,并且配备先进的智能化养殖设备,饮水、喂料、清粪等工作几乎全程自动化。据种源基地负责人介绍,木凯淖尔镇已经建立起集种源培育、商品代育雏、疫病防控、科研实验、教育实训为一体的土鸡种源基地,将为当地及周边地区养殖户提供优质本土化鸡雏种源,预计能年出售鸡苗80余万羽。种源基地会以比市场价低20%的价格,给当地农牧民提供优质的鸡苗,而且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土鸡饲养、疫病防治等提供全程技术指导。种源基地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200万元,基地与木凯淖尔镇的5个村子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每年每村分红5万元。在用工方面,尽量雇用当地农牧民,能有效增加当地群众的务工收入。

2020年木凯淖尔镇按照“小鸡大产业”的发展思路,构建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整合资源、集中发展,打造出具有鄂托克旗特色的木凯淖尔土鸡品牌,让乡亲们在养鸡道路上越走越富足,越走越安心。木凯淖尔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阿斯哈说:“今年我们木凯淖尔镇计划养殖25万-30万只土鸡,现在已经打造了2000只以下500只以上养鸡示范户23户,我们希望通过积极带动全镇的土鸡产业发展,让我们木凯淖尔镇的小土鸡也能够做成大产业!”

“百变”螺旋藻,营养丰富的中流砥柱。在最后一站中人民日报社星火行动栏目组来到了位于位于乌兰镇东哈马日格太嘎查境内的鄂托克旗螺旋藻工业园区,探访当地的螺旋藻产业现状。

螺旋藻是鄂托克旗旗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切实把螺旋藻产业做大做强是关键。

鄂托克旗螺旋藻工业园区位于乌兰镇东哈马日格太嘎查境内,总规划面积1.2万亩,依托鄂托克旗丰富的天然碱资源而建,是集螺旋藻的养殖、加工、研发和销售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区,周边无污染,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光热资源充足,园区生产的螺旋藻粉、藻片等系列产品具有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脂等功效,对于一些重病和慢性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产品蜚声海内外,赢得高度赞誉,在全国乃至世界螺旋藻业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鄂尔多斯市新宇力藻业集团有限公司是集螺旋藻相关产品研发、养殖、深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集团,鄂尔多斯市新宇力藻业集团有限公司创新发展,延伸产业链,打破螺旋藻传统产品束缚,丰富螺旋藻的产业链条和产品种类,让螺旋藻更有竞争力。现在公司生产的产品有螺旋藻粉、螺旋藻片、螺旋藻精片、螺旋藻咀嚼片和螺旋藻面膜等产品,下一步,公司将计划推出螺旋藻饮料、螺旋藻藻蓝蛋白、螺旋藻多肽等产品。

在鄂托克旗乌兰镇螺旋藻产业园区,从工作人员介绍中了解到,新宇力藻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研发出的螺旋藻面膜受到了广大女性同胞的喜爱,家门口的产品,用着更放心。“我们公司研发过程一直在进行,因为企业的产品需要更新换代,企业的产品要随着老百姓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的需求,不断的进行深度研发,我们会继续从保健食品、洗化用品、护肤品和功能性食品、复合食品,这些角度去逐步的深度研发,不断丰富螺旋藻的产业链条和产品种类,更好的服务消费者。”新宇力藻业集团有限公司张经理说。

2020年鄂托克旗大力推动主导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绒山羊产业,着力推进阿尔巴斯绒山羊产业的品牌化、生态化、特色化,探索构建“政府支撑、市场主导、农牧民主体、产业化运营”的羊绒产业协调发展机制,组织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举办自治区第三届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种羊评比大会,启动羊绒集中拍卖交易市场,打造“阿尔巴斯绒山羊之乡”,积极推进“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系列产品品牌建设。肉牛肉羊产业,引进优良种畜和冻精进行杂交改良,增加优良种畜的比例。健全肉牛系谱档案,建立牛犊回收机制,推进优质肉牛扩群增量,提高生产性能,全旗肉牛养殖规模达到6.5万头以上;推广提纯复壮、放牧补饲等技术,提高细毛羊综合品质,扶持打造细毛羊标准化示范牧场、专业合作社。土鸡等特色产业,加快完善木凯淖尔镇土鸡全产业链配套体系建设力争养殖规模突破25万只,年出栏20万只。螺旋藻产业,持续稳步发展,逐步提高产量。

2020年,鄂托克旗牢固树立农牧区产业发展“一盘棋”思想,优化产业布局,以守好壮大叫响阿尔巴斯品牌为主导,稳步推进“稳羊增牛扩鸡禽”发展战略,走出一条产业特色化、集约化、联动化发展的新路子,四大特色产业竞相发展,初冬的鄂托克大地养精蓄锐,只盼春来。

编辑: 人民文旅
审核: 人民文旅
评论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
人民文旅融媒体平台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