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距离北京2200公里,距离上海3000公里,距离广州3300公里。对游客而言,遥远路途所耗费的时间,让欣赏其灿烂文化一度成为奢望。
所幸的是,1982年,在距离莫高窟5公里外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敦煌机场。来自全国的游客落地敦煌后,只需10分钟车程便能进入景区,领略震撼世界的石窟艺术。
门口守着一座机场,莫高窟令其他景区好生羡慕。眼下,随着成渝中线高铁可研报告获批复,同样因石窟艺术闻名于世的重庆大足石刻也将迎来交通之便。
大足石刻,未来能否复刻敦煌的火热?
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图片来源:人民文旅)
高铁站修到大足石刻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成渝中线高铁项目可研报告,同意建设该项目。
根据批复,新建成渝中线铁路(含十陵南站)项目起自重庆枢纽重庆北站,经重庆科学城、铜梁、大足、安岳、乐至、简州新城,至成都枢纽成都站。
据悉,成渝中线高铁建成后,重庆至成都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50分钟内。
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门口有了高铁站,对大足石刻影响有多大?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设的大足石刻站将为大足石刻带来充足的旅客流量,进一步助推大足旅游发展。
“酒好也怕巷子深”,人民文旅高级副总裁、人民文旅·莫高丝路文物数字化事业群负责人万宇认为,修建在距离景区一公里左右的高铁站对大足将是质的改变。
旅业观察者,行业媒体特约评论员肖远山对人民文旅表示,高铁站的建成对大足石刻将是重大利好,交通便捷是游客选择旅行目的地的重要因素。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交通不便”影响客流
肖远山说,重庆作为第一网红城市,游客量在疫情前逐年大幅增长,大足石刻作为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当地景区所分配到的游客,年增速在10%左右,没能跟上重庆这样的增长速度。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万宇表示,较为偏僻的地理位置保护了大足石刻,但交通也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从重庆市区到大足石刻近两小时的车程,提高了触达景区“最后一公里”的难度。
肖远山也持有同样看法。他表示,“敦煌莫高窟在敦煌莫高机场和兰新高铁敦煌支线的带动下,自2013年至2019年,游客量6年增长5倍。虽然国内自驾游成为主流,但主要是在西北、海南这样沿途风光迤逦的目的地,历史文化目的地应该节约游客在路途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高铁是中短距离首选。”
目前,大足区也有高铁站(大足南站),但到大足石刻景区还有近1个小时车程(42公里),对游客而言并不方便。
想办法把人“留下”
在肖远山看来,成渝中线高铁通车后,重庆的旅行社将会有较强意愿去开发与大足石刻有关的旅游产品。
肖远山表示,“重庆旅游很火,但当地旅行社收益甚微,主要原因就是游客钟爱的景点比如洪崖洞、李子坝等都位于主城区,自助游即可。随着交通的进一步便利,大足、武隆、奉节、巫山等拥有丰富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的地区,当地旅行社如果适时推出深度体验的旅游产品,会抢回一部分自助游的市场份额。”
肖远山从成本和便利的角度算了一笔账:
目前市面上的大足石刻一日游,报价在400~500元之间,其中车费成本就占去一半,需200元以上(商务车接送),按目前G字头高铁计价标准0.46元/公里,重庆北站到大足石刻约100公里,往返仅需100元。成本节约一半,而时长缩短三分之二。来重庆的游客,会有更多人选择到大足石刻看一看。
目前已有不少成渝连线的旅游线路产品,成渝中线高铁开通,有机会像川藏铁路一样成为“旅游专线”,大足石刻作为线路中的重要一站,可分享到成都和重庆两个大IP带来的流量。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图片来源:人民文旅)
有业内人士认为,高铁开通后,游览了大足石刻的游客更愿意回到重庆市区,而不是留在当地过夜,会减少部分消费。
万宇表示,交通不便并不意味着就能留下游客,便捷的交通只是给了游客多一个选择的机会,更多还是要从产品供给角度做设计,大足石刻要在游客数量增加后,再根据需求开发过夜游客的旅游产品。
肖远山建议,有足够多的游客来到后,当地还应该引入优秀国际酒店品牌,积极鼓励当地优质民宿建设,宝顶山、北山和博物馆3个区域难以在一天内体验完,未来南山、石门山等区域进一步开放的话,没有好的住宿条件,高端客户很难留下来。如果游客不能在大足过夜,很难有深度体验,一旦景区门票价格继续下调,也必须提前布局收入结构调整的业态类型。
大足石刻简介
源于古印度的佛教石窟文化,经中亚地区传入中国,唐宋时期随着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巴蜀地区的石窟建造迎来高潮。其中,位于重庆的大足石刻展现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准,以规模宏大、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是历史上最后一座大型石窟,成为后世赞颂的“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位列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近年来,大足石刻深度采用文物数字化技术实施文物保护,并自2017年起筹划对文物数字化成果的开发应用,探索符合当代审美和传播语境的新手段,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今年3月15日,大足石刻数字化影视工程正式启动,这是继敦煌莫高窟之后,中国第二个启动同类工程的石窟类世界文化遗产。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文旅
编辑:李净翰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