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峻
“十三五”时期,乡村旅游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提升乡村面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成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
在充分肯定乡村旅游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重“形”轻“魂”、重“量”轻“质”、重“商”轻“农”等问题,如乡村旅游发展品质和文化内涵不足;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风貌维护的重视不够;与村民、村集体的利益链接机制建设不完善;乡村旅游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充分等。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积极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应基于乡村优良的自然生态、深厚的人文底蕴、质朴的生活方式,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根本遵循,以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为目标,以文化、人才、数字赋能乡村产业为途径,以“乡村性”为核心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旅游产品,培育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在导向上,要把握“三个必须”:必须契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必须契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必须契合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在理念上,要做到“五个强化”:
一是强化系统观念。乡村旅游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行为,而是一个涉及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推进,妥善处理好旅游发展与乡村建设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短期目标与长期追求的关系。
二是强化生态文明理念。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乡村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旅游发展体系、经济形态、运行机制。
三是强化产业融合发展。乡村经济发展要突破单一的农业经济形态,转变为以高品质农业为基础、农工贸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多元经济形态,并建立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共生且高度一致的区域性内生循环经济体系。因此要以跨界视角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乡村旅游发展新空间。
四是强化共同富裕导向。要把共同富裕作为根本导向,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重要任务,积极构建多元利益链接机制,让村集体、村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最大限度共享乡村旅游发展成果。
五是强化存量资源活化利用。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底本,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文化底本。坚持最小干预、最少介入,最有效利用的原则,盘活利用各类乡村存量资源、闲置资源和文化遗存,推动乡村资源的活态保护与发展,实现各类资源要素的节约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在路径上,要推动“五个着力”:
第一,要着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旅游产品。乡村旅游的特色和魅力就在于其“乡村性”。乡村旅游产品应当根植乡村,与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要注意提炼乡村中的自然之美、农事体验、农耕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等内容,将之转化为既有乡土特色又满足游客感受乡村生活美好的旅游产品,让人领略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感悟自然之道。要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坚持最小、最自然、最不经意的干预原则,对乡村进行微改造精提升。要最大限度地保存乡村元素、乡愁记忆和历史印记,坚守乡村风貌村庄肌理不被破坏的底线,坚决防止用建设城市的理念建设乡村,坚决防止工商资本为追求舒适度和经济利益侵蚀挤占公共空间和公共利益、破坏传统民居和村落整体格局的现象。要以工匠精神打造旅游产品,要有精美的规划设计、精品的施工执行、精心的运营服务,真正把品质两字贯穿到旅游产品打造全过程和各方面。
第二,要着力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资源生长型产业体系。要发挥旅游牵引带动作用,将旅游带来的人流、物流和消费进行有效转化,培育符合乡村发展规律的多元经济形态,构建以高品质农业为基础、与当地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农工贸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内生循环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文化创意、大健康、数字经济、自然教育等新型业态。着眼产业带动效应,通过乡村旅游拉动村民就业,带动农村人口回流,带活乡村生产,带旺乡村产业。要将多元乡村经济形态与旅游要素深度链接,通过民俗节庆活动、教育研学等方式,重构、串联与乡村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一二三产各环节,将其转化为多元体验、多元价值的旅游产品,使其成为乡村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三、要着力构建有效链接村集体、村民的利益链接机制。要创新投资与利益分配机制,让村集体、村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构建组织化运营平台,提升农民组织化发展程度。引导村集体和村民利用资金、土地、房屋以及村集体资产入股乡村旅游企业,让农民和村集体从获得传统的租金收入、种植业收入等一次性利益分配转化为深度参与全产业链条,获得二次乃至多次利益分配方式转变。要协调和处理好工商资本与村集体、村民的关系,既要充分保护工商资本的合法利益,又要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实现外来工商资本与当地百姓的合作共赢、互为支撑、和谐共处、有机融合。谨防出现商业资本与民争利的行为,谨防过度商业化对乡村及村民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四、要着力创建主客共享、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方式。未来乡村将成为人们养生养老、创新创业、生活居住的新空间,成为一个既深刻保持传统乡村文明原真性,又开放兼收现代文明创造性的新型社区。要保护弘扬“敬天爱人”“耕读传家”等优秀传统文化,用心守护重仁义、讲诚信、好施善、乐助人的优良乡风,以核心价值观、礼序家规、村规民约推进良好乡风民风建设。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欢迎和接纳外来人口、优质工商资本进入乡村创业发展,创新吸纳城市带来的现代文明理念,形成传统和现代碰撞交融带来的新文化。要坚守天然质朴、宁静安详的乡村生活方式和淳朴和谐的村风民风不被破坏的底线。谨防发展过程中因不正确的利益诱导对淳朴民风造成冲击破坏,谨防乡村因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喧嚣繁杂、拥挤混乱的局面。
第五、要着力创建科学的乡村运营机制体制。树立系统运营观,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与工商资本等多方协作联动机制。政府要遵循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积极支持、服务好工商资本,引导帮助工商资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发展观,搭建链接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平台和机制,做好全过程的参与和服务。工商资本要以追求长期利益、综合效益为导向,要以真情怀、大情怀正确看待和处理好与村集体、村民的关系,努力构建与乡村共融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村集体、村民要善待外来的工商资本,主动探索一体化的乡村旅游共赢发展模式。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培养真正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参与到乡村旅游、乡村振兴中。加强现代化乡村治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在乡村旅游中的推动作用,营造优良的旅游大环境,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作者为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来源:人民文旅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