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全国两会上,陕西代表委员们认为,近年来,陕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狠抓生态环境整治,三秦大地绿色版图由“浅绿”向“深绿”渐进。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要更加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不断加快美丽陕西建设步伐,让我们的家园拥有更多碧水蓝天。
加快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建设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秦岭陕西境内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587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0%,其中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被誉为‘秦岭四宝’;有种子植物34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12%。此外,还分布着3000多种药材、3300多种昆虫……”提起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全国人大代表、省林业局副局长昝林森深感责任重大。
昝林森认为,建立秦岭国家公园,有利于形成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持续增进人民福祉。他建议,充分汇聚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力量,共同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构建秦岭国家公园建设新机制;尽快编制“数字秦岭国家公园”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整合地理信息、电子政务、安全监管、物流服务、数字装备等应用系统,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让秦岭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生态治理和教育展示迈入智慧化阶段。
推进汉江丹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陕西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始端,不仅是“南水北调”的核心水源地,更是汉江、丹江的发源地。据了解,汉江、丹江流域为中线工程提供了70%的水量。
“应把汉江、丹江流域治理上升为国家战略,合理安排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任务,加强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李香菊建议,制定相关规划,形成国家支持、全省统筹、地市实施、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确保汉江、丹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顺利进行;根据区域实际,鼓励林农积极培育林下药材、森林蔬菜和林下生态养殖业,大力发展立体林业和循环经济,提高林农收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此外,应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推进汉江、丹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让蓝天白云成为幸福底色
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4%;平均优良天数287.8天,同比增加22.5天。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已成为群众日常生活的“幸福底色”。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这让全国人大代表、山阳县南宽坪镇安家门村党支部副书记宁启水倍感振奋,“陕西是能源大省,清洁能源资源丰富,要进一步推行清洁能源生产,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断推进电气化建设,推广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充分发挥电能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减少煤炭和石油消耗。”
宁启水建议,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共同描绘好我省天蓝、地绿、水清的动人画卷。(记者 刘枫 郑斐)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