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多彩“老北京” 感受浓浓人情味
中国旅游报 2021-02-18 陈相利

对于留京过年的非京籍游客来说,“进宫过大年”是他们春节假期必须要有的仪式感。大年初一的早晨,故宫的门票就已在线上被一抢而空。在故宫的午门前,看着高高兴兴入场的人流,刘女士夫妇因没有订到票显得有些失落。“要是有时间,错峰来故宫游览,可能比现在的体验更好。”负责这一区域清扫的李大爷看出了这对夫妇的心思,宽慰道。听出了李大爷的北京腔,刘女士连忙询问:“咱北京还有哪些有特色、有年味儿的景点?”“那可多了去了,但现在都需要提前预约门票,您可以在微信上关注‘畅游公园’公众号看看……”就这样一问一答间,李大爷把北京哪儿好玩、哪儿好吃统统介绍了一遍。分别时刘女士连连道谢,在她看来,北京最让人难忘的不只是名胜古迹,还有“老北京”浓浓的人情味。

除夕一场春晚,让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文物——天龙山石窟佛首备受关注。2月12日,“咸同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展,牵动了不少文物爱好者的心。展览开放的第一天上午,等待“扫码”入场的观众已经在博物馆的入口处排起了长队。

“我们得知天龙山石窟佛首开展的消息,马上就在网上预约了门票。展览是免费的,但博物馆每天接受预约人数只有750人,大家都想成为第一批饱眼福的观众,可谓是一票难求。”邵忱是一名博物馆工作者,刚刚参观完展览的她意犹未尽地说:“这个展览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就在于,不仅能让观众近距离欣赏国宝级的文物,还通过科技手段将整个佛像进行了数字复原,观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看到佛像的全貌,是一次很不错的文物观赏体验。”

“佛首保存得很好,仿佛在微笑着注视我们。”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毕业的王先生有些激动地说:“看着离开祖国近一个世纪的国宝终于回来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现在,很多海外侨胞在竭尽所能地帮助流失在外的国宝回家,他们的努力值得被记住。我们这次专门带孩子来,也是希望他能够了解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的过程。这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春节文化盛宴。”

离开鲁迅博物馆时已是下午时分,前来观展的游人依然络绎不绝,没有预约到门票的游客守在入口处,等待有人退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忙着让大家保持安全距离、有序入场。立春后的阳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的脸,暖意洋洋。

离家万里,一个火红的灯笼,一张福字贴的祝福,都能让独自过年的游子心生暖意。“不在爸妈身边,我们自己也要让这个年更有仪式感。”95后小黎是一位汉服爱好者,听说北京的不少公园都换上了“红”装,并在春节期间免费开放,她早早就预约了几家公园的门票,准备与朋友们穿上汉服“公园里过大年”。

大年初四,天朗气清,天坛公园内参天古树郁郁葱葱,一只雀儿悠闲地落在枝头,扑棱了几下翅膀向着祈年殿飞去。一排排挂着红灯笼的枝头下,蓝瓦金顶的砖红色宫墙前,不时走过戴着中国古典钗环头饰的身影。小黎发现,公园里,不少游客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而她们的古典之美也成为大家眼中一道风景,欢声笑语中,大家感受到一个传统中国年。

“我喜欢北京的景区,因为他们的服务设施非常人性化。”小黎的同伴珍珍告诉记者,穿着长裙广袖的汉服游览时,最尴尬的事情就是上厕所不方便,所以她特别担心过年期间女厕所会排长队,或者厕所不干净。但是她发现,哪怕是现在一天有几万客流量的故宫,也因为合理的设计改造,解决了参观高峰期女性游客如厕排队长、厕所异味大等问题。而且厕所里还安装了空调,温度适宜,并有专门的清洁人员不停地打扫,连洗手台都很少有水渍,她也不用担心会把衣服弄脏了。

北海公园入口处,工作人员为每一位游客都送上了“福”字帖,在接“福”时,不少游客都露出了欣喜的表情。带着一家老小逛公园的游客麦子发现,北海公园在每个门口都设立了综合服务区,提供免洗洗手液、一次性口罩的同时,还备有装着碘酒、纱布、棉签的小工具箱,非常贴心。

“今年留在北京过年,发现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因为热情的人们、人性化的设施、浓郁的文化气息……总会让人在不经意间被温暖。”麦子如是说。 (记者 王玮 实习生 裘佩宇)

编辑: 人民文旅
审核: 人民文旅
评论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
人民文旅融媒体平台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