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芽萌动 新华网 石毅 摄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2月3日是农历“立春”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意味着二十四节气进入新一轮循环,是一年四季的开端。
立春为四时之首,民间亦称之为“打春”。立春时节通常在冬至数九后的“六九”开始,所以就有了“春打六九头”的民谚。今天,许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迎春”“打春”“咬春”等习俗,这些习俗带有典型的农耕特质,体现了古人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业丰收的祈盼。
古人将立春分为三候,初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的前奏,尚未真正进入春天。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也是包含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是万物复苏的开始。此时节虽然寒意犹在,但“百草回芽”已不可阻挡。
立春之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景象将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石毅)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