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绿水青山,九台区乡村振兴开启“加速跑”
推广资讯 2022-08-12 人民文旅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越来越清晰认识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决不能以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为代价。面对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长春市九台区不仅是传统的农业基地,还是拥有“一江三河八湖”和“一脉五峰十景”的生态之城。近年来,九台区始终围绕“三农”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强化“乡村振兴”理念,以地方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农业发展为着力点,以改善乡村面貌为落脚点,让特色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村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现代化的新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效地推动了九台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也正式开启了乡村振兴的“加速跑”,例如红光村、马鞍山村等都已经依托绿水青山这些特色资源,快速走在了全国乡村振兴的前列。

文旅结合,稻田公园让人犹在画中

走进新红光,闻得米饭香。

因为坐拥一个美丽而又特殊的公园——稻田公园,长春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从原本一个普通的农业小村,摇身一变成为如今的网红打卡地。

红光村位于环境优美的饮马河西岸,是典型的朝鲜族聚居村。柏油路环村而抱、街道干净整洁、鲜花争相怒放、楼房下邻居欢声笑语……近几年来,红光村建起高标准农田,打造稻田画,筑起观光台,修建玻璃廊道,步入这里,幸福感满满的乡村生活会多方位、立体地呈现在广大游人眼前。

站在公园内的观光台上,满眼都是郁郁青青的稻苗,它们不断随风起伏,犹如一张巨大的绿毯铺在耕地上。一排排灌溉管道鳞次栉比,稻田公园内的木栈道宽阔厚重,阡陌交错,曲径通幽,“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格局跃然眼前,人漫步其中,犹在画里。

“妈妈你快看,稻秧晃动的地方,好像有两只小鸭子。”在稻田公园内,来自长春市的小游客悦悦,惊喜地发现了可爱的小鸭子。据了解,稻田地内开展养殖,是一种生物与植物相结合协调发展,除了小鸭子,还养鱼虾蟹,稻田地可以一水多用,能够节水、节肥、节药,还能供游客们观赏、科普,一举多得。

由于坐落在饮马河西岸,所以红光村广阔的稻田全部得益于饮马河水灌溉,红光村稻米早已香气遍全国,素有“稻村”之美誉。如今,已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品牌得到广泛认可,村民收入直线上升。

“我家好几代人都生活在红光村,最近这些年,年轻人都到国外打工,很多土地都闲置了,以前往外出租也不值钱。2009年开始,村里把土地集中起来整体出租,每公顷能租到10000元左右,村民也都搬进了楼房。租金比我们自己租,要高出五六倍,最重要的是还解放了劳动力。”村民王宝成说,今年他还承包了村里的两个蔬菜大棚,用来种植小柿子,供游客们采摘,预计年增收两三万元。其他村民也都承包了大棚,用来种植香瓜、豆角、茄子等,因为都是有机绿色食物,所以前来采摘的游客始终络绎不绝,村民们每天生活得都很充实和快乐。

红光村全程机械化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村民自愿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参与利润分红,不愿入股的村民可以将土地租赁给合作社统一经营。红光村将农户原有宅基地、园田地、原有村路网等经集约整理,实现了大规模水稻连片种植,农户每公顷年分红在1.4万元左右。

让留守村民走上致富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红光村党支部将276公顷土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了财富。目前,红光村人均年收入和村集体年收入分别达到2.5万元、50万元。

过去,红光村以种稻闻名,却没有实现靠种稻致富。种地效益较低,村里曾有近八成村民选择外出务工。自从修建完稻田公园后,这里就成了周边群众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更是成为九台区一张靓丽的名片。

“近年来,乡村旅游及其相关产业,逐渐成为红光村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每年都会有几千名外地游客到村里观光,品尝地道的‘绿色大米’。感受美丽乡村建设中坚守发展和保护生态‘两道底线’带来的新变化,也让全街道农民对借助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九台区龙嘉街道办事处文广旅科科长孙思亮说,红光村配合稻田风光,还建设了村史馆和九台稻米产业展览馆供游客参观。由吉林农业大学和企业合作的水稻深加工项目也已落户九台区,利用水稻加工过程产生的稻壳、稻糠等副产物,开发了面膜、纤维食品等产品。红光村的产业有了起色,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返乡创业,纷纷谋划回村创业,朝鲜族特色民宿和餐馆也会越来越多。

目前,红光村已先后被评为“全国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村”、“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吉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吉林省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省级美丽休闲乡村、第三批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一村一品”示范村、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市级乡村旅游精品村。

脱贫攻坚,美丽乡村让农民快速富裕

“以农为本,文旅结合”是红光村振兴的一大亮点。发展好特色产业、依托绿水青山优势,也已成为九台全区乡村振兴别样画卷的旺盛活力之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土们岭街道马鞍山村就在几年时间内,做到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马鞍山村位于长吉北线43公里处,用当地村民的话说:从前是“空中飞沙石、河中满污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里唯一的产业就是开矿,这卖的可是子孙后代的资源,破坏的是赖以生存的环境。

如今,每天都会有陌生游客从四面八方前来,他们到马鞍山上休闲徒步,在如美乡村品味天然、生态、健康的美食,住氿遇山居找寻质朴的乡村生活……每一种体验,都让人流连忘返。

2016年以来,马鞍山村从“卖资源”到“卖风景”,谋划出一条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产业布局。通过思想引导、产业引领和提质增效等创新举措,鼓励全村退耕还林13公顷,关闭各类矿场8个;牵头成立了互助合作社;实现了20余家驻村企业合约共赢和资源共享。村里还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和传帮带作用,鼓励村民改变以往单一生产和资源粗放的传统耕作方式,实现种、养、服多业并存和农文旅多产融合的转型发展之路。

据马鞍山村党总支书记赵世龙介绍,村里始终坚持“两山”理论,不断挖掘地域资源,推动农、文、旅“三产融合”。2019年通过土地入市吸引投资打造了氿遇山居田园综合体,形成了“一轴六区”的旅游产业布局;同年,通过“筑巢引凤”联手企业打造了如美乡村项目,形成了“闲房变客房、农民变老板、无业变就业”的创业模式;通过典型引领,培养了朱兆云、袁中锋等党员积极分子,陆续开办了“袁家小院”“晋垣刀削面”等5个农家饭店,培育开发民宿点5处16间,培育开办民宿餐点1处2间,组织村民手工职业技能培训3次,共有100余人参加,解决临时用工200余人(次),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创业顾家两不误”就业新路子。

此外,马鞍山村还利用影视基地实景房与社会企业合作,共同投资建成了“氿遇山居民宿”和“松屋咖啡厅”等项目,每年创收13万元。同期建成的乡村振兴学院,在村民文化技能培训和乡村振兴建设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助推作用。村企共建的新模式,不但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更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探索。

“马鞍山村加快产业聚能,凸现了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位置。通过推进实施领办合作社,与长春文化国际旅行社协议成立农特产品合作社,进一步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并带动周边村民受益,在土们岭街道整体建设中释放出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马鞍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占刚说,马鞍山村依托区位优势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打造形成了“一山一田一馆一民宿”的发展新格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以全域旅游发展为突破,打造了森林康养、红色文化、生态美食、乡愁记忆等特色文旅产品。如今马鞍山村的村庄美了、村民富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也大幅度提升了。

“我们家原来非常贫困,媳妇和孩子还一直身体不好。后来我们发展起来后,来旅游的人逐渐多起来,村里考虑到我家实际困难,就优先安排我在村里负责保洁工作,现在每月都有1800元的固定收入,守家带地就能生活下去了,真的很感谢各级领导的关心。”村民怀文海是地道的马鞍山村村民,也是乡村振兴中最直接的受益者。

村民朱兆云夫妻俩,也是迫于生活的无奈外出打工,常年在外过着漂泊辛酸的日子。2017年,朱兆云夫妻对家乡的巨大变化感同身受,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更是充满信心,便决定回家创业。经过艰苦打拼,朱兆云夫妻俩如今已盖起二层楼房,并经营起一家红火的特色农家饭庄,每年纯收入在三四十万元,彻底改变了原来贫困漂泊的生活。

2016年,马鞍山村通过奋发图强,终于在脱贫攻坚战中完美收官,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同时,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国家级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吉林省先进党组织、吉林省优秀村集体经济组织、长春市美丽乡村示范村、长春市全域旅游乡村示范单位、市级乡村旅游精品村。”等荣誉。

曾经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鲜花盛开的山村》,主要取景地就在马鞍山村。一个到处开满鲜花和充满笑声的新农村,已经在九台大地上生根发芽,并开始造福一方百姓。

兴隆花海,“赏花经济”助推产业升级

环境似水,发展如舟。

在景色宜人、绿水青山的九台区,还有很多村依托区位优势,立足特色产业,迅速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九台区兴隆街道前岗子村就是其中之一。

前岗子村位于兴隆街道东南部,耕地面积395公顷。2018年以前,前岗子村的显著标签是“软弱涣散村”,也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我不喜欢这些难听的帽子,所以从2017年上任后,就首先决定清除农村柴草垛,整理环境卫生。有个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有一个好的精神文明面貌。于是开始挨家做工作,最终清除300余个柴草垛。”前岗子村党总支书记刘景田说,村里以前都是土路,通行十分困难,修路也是村里必须解决的问题。经过多方努力,很快村村通公路和高标准农田主路全部修完,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那些“难听的帽子”自然全部脱掉。

为了让更多村民富裕起来,刘景田亲自带队去南方考察,并最终决定依托饮马河地理优势,修建“兴隆花海”景区,平时可利用河水灌溉,春夏两季游客可赏花,秋季则收获花籽继续创收。

花海自2019年开始种植,总占地面积13公顷,其中土地流转6公顷,自有机动地7公顷,景区内游乐项目、餐饮档口等功能区域,均以对外招租形式完成,当地村民优先考虑。

从2019年8月7日营业到9月20日闭园,虽然首年只经营了44天,但却累计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门票收入达20余万元,花籽收入20万元。年用工量达1500余人次,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今年,在原有经营项目基础上,我们继续打造亲水民宿、垂钓公园、儿童乐园、小动物园、渡口码头、景观观光台等游乐项目,不断提升景区竞争力。游客较多的时候每天都在3000人左右,吃住玩在园区内都能解决。”刘景田说,村里还与社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立酿造作坊,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豆粉坊,今后还将开设酿酒作坊等,陆续引进域内知名旅游产品,共同打造“八大坊”。冬季将开发冬钓、冰雪娱乐、特色餐饮等项目,力争开展全季旅游增加收入。

刘景田介绍说,景区正式营业后,用工量迅速增加,有效地解决了当地村民就业问题。“现在,景区每个售票口都至少聘用1名当地村民,用工都以我们村民为主。还有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听说村集体产业干得不错,也都纷纷表达想回来打工的意愿,今年村里已接收7人。”刘景田非常自豪的说,通过花海等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该村原有的14户贫困户和9户精准扶贫户,通过分红或在村里打工,目前已全部实现脱贫,而且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后,兴隆街道还将继续完善主要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兴隆大道,实现景区街区直通,形成两区一体、资源共享格局,引导沿河8个村提升一村一品,以服务中心景区为目标进行功能分区,推进域内农旅产业协同推进。

远期将规划建设饮马河环河赛道,承担马拉松、自行车赛及徒步活动等,充分利用发改、文旅、水利、环保等相关政策打造环河赛道、套子里湿地公园、沿河景观带等,拉动沿线4个街道经济发展,共同融入九台区全域旅游格局。

振兴九台:实现由“愿景”向“实景”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体现了发展阶段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引领着中国发展迈向新境界。

目前,九台区委、区政府正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着力实施“1728”工程,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往深里做,往实里走,打造乡村建设行动新亮点,全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开创了乡村变美、产业兴旺、农民致富崭新局面。

为继续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九台区将继续以质量兴农,高质量农业书写精彩答卷,实现由“愿景”向“实景”的升级,发展壮大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重点创建“三区”,即绿色贡米高标准水稻示范区、黑土地保护及秸秆粪便发酵还田示范区、“退户入园”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园区;打造三大基地,即林果产业基地、苗木花卉产业基地、棚膜产业基地。

同时,着力打好品牌农业这张“牌”,实施电商倍增行动,创建“名优特”产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构建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形成“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百姓越幸福”的良性循环。打造田园综合体,积极培育农旅康养业,规划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带,发展壮大农业服务业。

九台区还将对标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放大生态文化资源优势,让全体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确权、赋能、搞活为方向,着力盘活农村资源要素,赋予农民群众更多财产权。一是着力推进“三权分置”改革,给承包地办“身份证”,让土地变“资产”,二是全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给集体资产确权分股,让农民变“股民”,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务农有钱赚有保障,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

九台区将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统领,瞄准建成长春市主城区目标,用非常之力、实干之功,奋力谱写新时代九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崭新篇章。

 


编辑: 朱佳欣
审核: 谷文杰
评论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
人民文旅融媒体平台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