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博:科技赋能智慧旅游 文旅业从粗放型向精细化、集约化管理转变
人民文旅 2020-05-15 周夕阳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让我们足不出户畅享轻松“云游”,沉浸在超乎想象的奇幻之旅中。随着消费升级趋势持续增长,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新的时代需求。智慧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期待,数字化时代正在赋能传统产业,加速产业升级。景区如何以依托科技赋能创新探索市场增量空间,哪些新的“智慧新业态”模式会被激活?智慧景区打造将面临什么问题与挑战?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邀请到北京大地云游科技有限公司CEO、国际旅游学会智慧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亚博,围绕智慧景区打造分享观点和建议。智慧旅游,让生活更美好。

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中,“预约旅游”成了出游的潮流关键词。游客在出行方面已经越来越理性,如何看待“预约旅游”这个现象?

王亚博:受疫情影响,今年“五一”假期成为旅游行业开始复苏的一个小开头,但是这个头开得非常好。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有一些游客量比较大的景区已经开始实行实名制预约,有效地缓解了景区的最大承载量压力。这一次疫情无疑加速了文旅行业的实名制预约或者提前预约的这种机制的形成。“五一”之前,文化和旅游部发文要求所有的文旅场所的接待量不得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的30%,很多景区的门票在网上瞬间被销售或者被预约一空,分时预约智能监测手段,这个对疫情的防控和对整体安全也是有利的。

这次疫情加快了目的地从粗放式、重规模、重速度的模式,开始向精细化,创新化和集约化管理运营过渡,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会更加快速地覆盖到文旅行业。过去一到假期景区特别拥挤,很多景区开门希望游客来的越多越好,游客的体验感觉特别不好,实际上这只是一个重视量的一个旅游市场。

未来的文旅市场一定是更加重视品质和内涵,和精细化、集约化管理的方向一致。预约制不是因为疫情而产生的,只不过疫情加速推广了预约制旅游,实质上是整个文旅行业精细化集约化管理的表现之一。

精细化、集约化的表现里面也包括精准营销、精准化运营、5G大数据的整体管控等,建立智慧旅游新体验,智慧预测、智慧防灾、智慧疏导、虚拟体验等,将成为未来改变旅游的基本方式的中坚力量。

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景区在执行过程中如何将“预约旅游”执行到位,如何让“预约游”从权宜之计转变为常态机制,您有什么建议?

王亚博:确保执行到位,实际上很多景区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游客不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去预约这个景区或者是博物馆的门票。如何让预约成为出行习惯,首先要加大推广力度。景区不光有要有自己的实名制的预约体系,包括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售检票系统,同时也要广开渠道,游客可以在所有的OTA上,甚至微信上、支付宝上都可以预约到需要的门票,预约的信息都归口到统一的数据中心里面,根据每个平台的交易量对门票进行合理分销,实现第一时间进行统计、分销分流,基于大数据为基础的实名制,落实预约旅游机制,然后在最广泛的互联网范围内得到推广,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这样,我们的预约旅游才会在这次疫情中得到升华以后,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或者是习惯性的一种出游的方式。

让预约旅游从权宜之计变成常态化,首先练好内功,景区要建立完善的B2B、O2O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票务预约和售检票的体系和平台,让游客更便捷体验到服务。第二景区要有自己的数据,后台要有合理的分配,把整个预约形成生态机制。第三要广开门路、广开言路,景区的门票预约可以通过更多互联网去平台实现。



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升级趋势持续增长,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新时代需求,人们对文化和精神的消费有更多需求,包括对文旅和产品的创新,当下智慧景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景区如何来应对这些新变化新需求?

王亚博:我们发现,像宋城演艺、无锡灵山、武汉知音号等这种沉浸式体验的目的地,在这几年快速的崛起,实际上,这就和我们整个国民的文化旅游的消费升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文化旅游升级、消费升级的一种体现。

人们从名山大川这种山岳型景区开始更加青睐文物古迹,尤其是博物馆类目的地。这就给我们的文化旅游从业者提出来一个大大的问号,游客对文化旅游的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个是一个共同增长的过程。随着国民的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人们开始对文化和精神层面的消费有了更高的追求,这就给很多的文化型的景区,如名山大川及文化遗产地包括博物馆、新的主题公园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

这些目的地景区如何通过智慧旅游的手段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以及为未来中国消费升级、文化旅游的消费升级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和内容,这是我们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无论是面向B端、C端或者G端,景区在面临新挑战的时候亟待破题的,有三个“化”的问题必须做好,精准化的营销,精细化的管理和精致化的服务,通过科技手段或智慧景区手段来实现。

针对消费新需求,景区的应对措施首先就是文旅目的地景区的数字化,如近几年涌现的数字博物馆,把历史遗迹、文化故事、人文内涵实现数字化。第二是互联网化,通过丰富的互联网技术手段、5G、云技术等,让更多人在没有来到目的地的情况下,了解到更多内容资源和信息,或者在景区短短的一天行程游览之后,回去还能通过景区线上平台了解更多内容信息。第三是科技沉浸式的体验化,如通过VR、AR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技术,把游客带入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例如游故宫的时候,能不能通过VR技术参加册封大典等情景,通过一些数字化的展示、虚拟现实的结合让游客更好的去感知到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种体验式科技特质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文化“活化”,我们有很多好的文化元素被没有被挖掘出来,而我们的文化自信是更需要展示出来。我们也需要把中国的价值观、中国的文化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个这就是民族的自信和文化的自信。

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五一”小长假期间,兼顾疫情防控和有序经营的新一代“无接触”数字景区也进入更多人视野,您认为它的积极意义在哪里?如何看待这种新生事物,未来是否成为一个热点?预计哪些新的“智慧新业态”模式会被激活?

王亚博:无接触体验不仅是数字化在景区里面的应用,更是人工智能在整个文旅行业的应用。人工智能让你的体验变得更加的沉浸,通过大数据优化最好的项目安排和建议,这实际是未来文旅行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风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的成熟,未来我们的数字景区会成行成什么样儿呢?畅想一下,届时游客每个人会有一个终端,这个终端可以是手表,或者电子门票等,在佩戴这个终端的过程中,走到景区大门门禁时候,它就会识别到这个终端,或者识别到你的脸,进去之后在所有的游览过程中,购物、吃饭、乘坐电瓶车等行为的发生,都会对游客进行脸部识别,最后把游客在景区所有的消费记录下,游览结束时进行统一的结算,相信我们在景区这种无感的消费一定会很快实现。

人工智能技术在景区里面能应用的场景,从无人售检票、无人售货机、无人摆渡车、位置搜寻到智能化的私人伴游式智能讲解,一个APP都能帮你解决。将来一定会越来越越智能,这些方向里都蕴含着可以被激活的新型业态,一些虚拟体验、增强现实领域中的设备不仅仅是改变我们的旅游出行,而是改变了我们人类的生活。

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5G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为景区经营管理智能化和产业整合网络化方面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此次疫情期间,很多景区开始推出丰富的“云端旅游”模式,如何看待这种模式?对于这种模式有什么提升的建议?未来景区应对旅游行业新变化,在营销方面该如何使用好大数据,让营销更精准、更智慧?

王亚博:疫情让很多景区开通了这种“云端旅游”是非常好的模式。我建议景区应该在整个的导游体系里面培养出来自己的网红主播和网红导游,而不仅仅只是借助一些直播团队或网红来做直播,这样的话景区能持续不断的去更新自己景区的内容,把景区最好玩儿的东西展现出来。如果形成一个非常好的线上线下一个闭环的话,打造S2B2C的完善目的地的产业链将会极大助力景区发展。

关于大数据精准营销,我认为大数据真正的价值在于两点,第一,预见未来,第二,精准化的服务。

目的地IP营销的核心是通过大数据实现旅游目的地游客市场的精准定位,建构旅游目的地游客大数据画像,包括游客的客源地、游客属性、兴趣偏好、旅游消费等数据指标,再基于对传播媒介的大数据匹配,通过多途径的营销手段,实现旅游目的地IP的精准营销。我们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找到景区的不足或者还有哪些要提升的地方。通过大数据对内部产品、内部服务进行提质,这是内练好内功。如何去练好外功就是通过大数据找到景区的潜在客户,找到潜在市场,推送更加定制化的精细化的营销内容。

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应该重视自身的数据积累,建立旅游大数据生态体系。我给所有的目的地景区的建议,首先就是做好数据的积累,数据就是你的财富、你的黄金,通过数据分析,不断地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第二就是注重对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可以帮助做规划,做研究做设计和做管理监测和做营销,形成如定期的数据报告、分析报告,挖掘出数据背后的价值。数据是所有你做事之前的依据和基础,是做事的底气。

编辑: 人民文旅
审核: 人民文旅
评论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
人民文旅融媒体平台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