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江南文化”传承与创新 同里打造古镇旅游“升级版”
人民文旅 2021-11-03 郭峰

踩着青石板阶,穿过小道,小桥流水与古镇相依相连,勾画出韵味十足的江南水乡风貌……日前,由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政府主办的“江南文化同里行”在同里举行。

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江南古镇如何摆脱同质化竞争?Z时代渐成消费主流,猎奇式、饥渴式旅游风潮退去,微旅行、微度假兴起,江南古镇如何转变思路?极尽财力物力人力的保护与发展,江南古镇究竟为了谁而建……来自沪苏两地的规划和旅游专家走进风光旖旎、水生灵动的古镇同里,梳理古镇文脉,共谋创新突围,为未来古镇文化和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把脉献策。

进行机制创新,给“古镇游”提档升级

  小桥流水,烟雨画船……进入新世纪以来,周庄、同里、甪直、西塘、乌镇、南浔六大“江南古镇”相继崛起,成为了名声显赫的旅游招牌。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长三角一体化不断推进,这些江南古镇水路相通、文脉相连,地域文化辨识度趋于一致,加之早期千篇一律的推广套路,严重同质化让人们开始审美疲劳。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水乡古镇水路相通、文脉相连,地域文化辨识度趋于一致,换道领跑的产业“思路”怎么找?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赵中华认为,同里曾引领“生活着的古镇”发展模式,使得古镇内的文化传承有序、产业发展有基础、未来发展有预期,形成了可以供域内其他古镇开发利用的同里模式,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发展基础和优势。如何再次突围走在前列,或许还是可以从制度建设、政策创新方面破题领跑。

  赵中华表示,在疫情常态化管控的形势下,增强管理制度的韧性势在必行。同里可以充分利用古镇地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内的区位优势,探索在防控形势下,做示范区的制度创新,无障碍地接待来自江浙沪三地的游客,初期可考虑示范区内的“吴江、嘉善和青浦”三地政策一体化,成熟后可考虑长三角区域内政策的贯通,消弭行政边界带来的管控措施影响,形成区域联动、模式创新,从而引领区域文旅产业发展。

  “在微旅行、微度假成为人们出行的新动态背景下,同里还可以根据客源市场特点的变化,进一步研究Z时代人群的消费特点,推出如实景‘剧本杀’等产品,让游客玩起来、留下来,增强沉浸式体验,进一步活化古镇生活,增强古镇的吸引力。”赵中华说。同时,他还建议将“生活化”场景融入到每一个在同里生活工作的人,做到户户都是体验景点、人人都是形象大使,在古镇的场景化和生活化中突出个性。

  凸显古镇文化个性,推出高端旅游产品

  泛舟河面,临河而建的民居,精致的亭台楼阁,像一幅灵动秀美的画卷。“这是一个真实的古镇,完整保留了原住民的生活形态,贴水的特性,布局也因地制宜,这是非常独特的价值,旅游景点水陆游动线也安排恰到好处。”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朗说。

  与会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于众多江南古镇而言,唯有文化是共性之外极具个性的东西。同里文化积淀深厚,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据史料记载,自北宋到清末,先后出过状元1名,进士42名,文武举人90多名。因此,去很多江南水乡古镇比,同里多了一份书卷气。故而,如何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并使之随着时代的进步保持生机也许正是江南古镇换道领跑的产业“思路”。

  许朗表示,景区的主题创意就是要把与之相关的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内涵提炼出来,可以采用以“演、展、赏、采、尝”等多种形式吸引游客,让游客在旅游体验中感受文化的魅力。通过挖掘、传承、创意、创新,巧妙地将各个文化融合为一系列景观标志和景观产品,留住更多游客。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孙洪刚也表示,赚快钱、表面化的旅游时代已经过去,当下经营古镇的人文旅游要像品红酒那样小口去抿,细细去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产阶级的崛起,市场亟需的是高端旅游产品。他建议将游客的需求分层,用心做好高端深度游,让水乡回来让安静回来。高端产品对整体旅游的拉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点已在上海多个人文历史片区的全新开发建设中得到印证。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冯根耀认为,同里古镇汇集15条河流,49座古桥,是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才辈出的人间福地,有着强大的社会背景、经济背景与人文背景。如何充分利用好古镇资源,打造有区别脱颖而出于江南文化的同里文化?需要充分挖掘同里的古文化、水文化、夜文化与食文化。比如发挥本土戏曲戏剧文化的艺术优势;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创新体验互动性强的游水项目;举办夜秀、夜舞等夜间活动,开辟古镇夜经济新蓝海;又或是在美食上独创特色的江南茶点等。

保留同里原味,坚持做“生活着的古镇”

  作为全新的园林夜游项目,退思园推出的“退思邀月”夜游项目,以行进式夜游+沉浸式戏剧为特色,塑造“有载体、有记忆、有特色”的同里夜游文旅品牌。“下午和晚上两次踏入退思园,夜游园林给人惊喜,园林白墙为幕,多彩唯美画面投影,声光影色打造的动态场景比白天的园林多了一份梦幻。”东南大学旅游系副教授卢爱华对同里古镇的夜间文化赞不绝口。

  “生活着的古镇”是同里一直以来努力探索、坚持维系的模式,并引领着一批江南古镇的建设与开发。它给游客展示的,便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以及这里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活着的古镇。在本次活动中,专家纷纷建议古镇保护开发要多多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激发每个原住民的积极性、参与性。

  孙洪刚表示,同里未来的发展中,一定要激活古镇的主体意识,不仅仅是原住民,倾听所有热爱古镇的人的声音,让每一个投资人,新同里人,都能够真正的对古镇的文化与发展有着无比的自豪感;水乡的发展要给规模做减法,给品牌细分做加法,只有走生态平衡的路,形成与城市不一样的环境意象,让人们能够在古镇呼吸、养心、记忆乡愁,古镇才有存在的价值。

  “这是一个真实的江南水乡古镇。”卢爱华说,水生态是同里“最大”的文化。古镇原住民生活其间,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生活场景随处可见,文化的原真性得以留存,让追寻梦里江南的游客的情感能找到寄托之处。因此,即使是发展夜经济,古镇夜晚的宁静不能轻易打破,旅游与生活区域分区安排,实现居民与游客的完美共生。

  以文化引领产业化、以旅游聚拢人气。许朗认为,推进标准化是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古镇、水乡、农村的联动发展,全域推动风貌提升。只有走生态平衡的路,形成与城市不一样的环境意象,让人们能够在古镇呼吸、养心、记忆乡愁,古镇才有存在的价值。

  走过历史的风雨沧桑,古镇人既懂得隐于山水之间,又力行借助文化的力量不断进取。同里镇党委委员董爱斌表示,同里镇今后将持续深化农文旅融合,全力打造最文化的同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打造最生态的同里;着力提升民生福祉,全力打造最宜居的同里。

编辑: 人民文旅
审核: 人民文旅
评论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
人民文旅融媒体平台

+1

-1